什麼是微塑膠?茶包都有風險?
- ohe
- 10月3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港鐵站外、街市攤檔和茶餐廳,我們幾乎每天都見到即棄膠杯和膠蓋。喝完一口熱奶茶,你可曾想過:這些塑膠會否在無形中把微小塑膠顆粒帶進身體?
近年研究發現,微塑膠已經出現在海水、食物、飲用水,甚至人體糞便中。這不是夢境,而是與你每日一杯熱飲直接相關的健康問題。
我們會說明微塑膠怎樣進入人體、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強調茶包在熱水中釋出微膠粒的風險。

什麼是微塑膠?從哪裡來微塑膠(microplastic)通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它們有兩種來源:一是原本就是微小的「初級」微塑膠(例如某些化妝品與工業用顆粒);二是大型塑膠(膠袋、膠瓶、漁網)經年累月破碎後形成的「次級」微塑膠。日常常見來源包括:包裝材料、即棄餐具、飲用水處理殘留、合成纖維衣物洗滌後釋出的微纖維,以及海洋食物鏈的累積(例如海鮮體內的微粒)。

茶包與微膠粒
你沖的那杯茶有沒有風險?近年的研究指出,茶包材質和沖泡方式會直接影響是否有微膠粒釋出。這一點值得特別強調,因為香港人普遍習慣喝茶、焗茶或沖熱奶茶,熱水與長時間浸泡都會增加風險。

材質差異:傳統紙質茶包以植物纖維為主,風險較低;但很多市售「紙包」其實在封邊或內襯使用聚丙烯(PP)或其他塑膠,以防滲漏或加強強度;透明或立體茶包很多由尼龍或PET等合成聚合物製成。這些合成材料在高溫下可釋出微塑膠或微纖維。
高溫與長時間浸泡:用滾水沖製或長時間悶泡(例如傳統港式焗茶、奶茶長時間保溫)會使材料與熱水接觸更久,研究發現這會顯著提高微粒釋放量。
可堆肥材質也有局限:部分標榜可堆肥或生物基的茶包(如PLA)需要工業堆肥條件才能分解,家庭或熱水環境下仍可能釋出顆粒或化學物。
實證摘要:實驗檢測顯示,使用熱水沖泡尼龍或PET茶包可釋放大量微塑膠顆粒;紙質茶包若含塑膠塗層亦有可能釋放微小碎片。雖然不同研究方法導致數據有所差異,但整體趨勢清楚:高溫沖泡與合成材質的茶包會增加微塑膠暴露的風險。
三條路徑進入人體
微塑膠如何進入人體主要三條路徑是:吞入、吸入與皮膚接觸。通過飲品和食物吞下的微塑膠是最直接的暴露途徑,因此茶包在熱水下的釋放尤其值得注意。空氣中的微粒被吸入,特別在城市和封閉室內環境。
微塑膠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科學界仍在研究微塑膠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首先,物理層面上,小顆粒可引發局部發炎或細胞應激反應;微塑膠能穿越腸壁並在器官或血液中留存。其次,化學層面:塑膠含有添加劑(如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或會吸附環境污染物(如多氯聯苯、重金屬),這些物質與內分泌干擾、生殖發育受損、代謝異常等風險有關。孕婦與兒童尤其應採取預防措施。

日常場景:哪些習慣容易增加暴露?
用即棄膠杯、膠蓋喝熱奶茶、咖啡或湯水。熱度會促使塑膠釋出更多微粒與化學物。
使用尼龍/聚酯製的茶包、塑膠吸管、保溫杯內襯為塑膠或塑膠製茶隔的容器。
外賣湯水和街檔即棄餐具頻繁使用。
常穿合成纖維衣物,洗衣時釋放的微纖維流入排水,繼而回到海洋與食物鏈。
我可以做什麼?8個簡單可行的步驟
自備可重用杯: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杯代替即棄膠杯。
避免用滾水長時間沖合成材質的茶包;改以散茶配不鏽鋼/食品級矽膠茶隔或茶濾壺。
外賣時選擇少膠選項,或自備餐具。
洗衣時用洗衣袋、減少高溫高速洗程以降低微纖維脫落。
多吃新鮮少包裝食物。
關注產品的食品級認證(例如無BPA標誌、食品安全檢測)。
支持本地減塑政策與企業的可重用方案。
若孕婦或育有幼兒,對減塑更應提高警覺。
為何選擇自帶茶隔的陶瓷杯?陶瓷是一種化學穩定性高的材質,不像某些塑膠在高溫下會釋放添加劑。自帶茶隔的設計,特別適合習慣喝茶的香港人:可把散茶或茶包放在茶隔內(建議使用不鏽鋼或食品級矽膠茶隔),避免茶葉殘渣直接接觸杯壁與飲品,清洗方便,亦減少細微顆粒殘留。如果茶隔也是非塑膠材質,便可大幅降低熱水沖泡時的微塑膠釋出。重複使用陶瓷杯能大大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對環境和健康雙重有利。

塑膠已不是遙遠的環境議題,而是與你我每日一杯息息相關的健康議題。茶包在熱水中釋出微膠粒的證據尤其值得我們正視:若重視減少微塑膠暴露,最實際的做法是轉用散茶配不鏽鋼/陶瓷茶隔,或自備自帶茶隔陶瓷杯。這個小小改變,不單讓你的飲茶更安心,也為自己和香港的環境做出實際貢獻。如果你想,我可以替你的產品撰寫詳細的商品頁文案、設計FAQ或上架描述,並加入試用保證與在地宣傳語句。
短文(手機友善、適合IG/FB/LINE分享,約220字)標題:沖杯茶要小心——茶包遇熱會否釋出微膠粒?內文:小一杯熱茶,藏著你可能想不到的風險:研究顯示,用滾水沖尼龍、PET或含塑膠塗層的茶包,會釋放大量微塑膠顆粒;就算標榜「紙質」的茶包,若封邊含聚丙烯亦可能有問題。高溫與長時間浸泡(如焗茶、奶茶)會增加釋放量。雖然科學仍在追蹤長期影響,但微塑膠可能帶來發炎與內分泌干擾等風險,孕婦與小朋友需特別注意。
簡單做法:改用散茶+不鏽鋼/食品級矽膠茶隔,或自備茶隔陶瓷杯——耐高溫、少塑膠接觸、好清洗。從今天開始,用更安全的方式沖一杯茶,保護自己也保護香港環境。
CTA:想知哪款陶瓷杯最適合港式飲茶?留言/私訊我,我可推薦並提供購買優惠!


